查看原文
其他

烟火海棠 | 你听说过“捞妚轩”吗?

你关注的 海棠发布 2022-08-26

“捞妚轩”(louboyin)是什么?

是一种食品吗?

还是人名?

听起来怪怪的。




“捞妚轩”

是去阿轩店里吃的意思


说起“捞妚轩”,许多上了年纪的老藤桥人眼神顿时发出光芒,异口同声说是“藤桥市”上有名的粉餐店,赞不绝口。



“妚”是海南话中,琼海方言“阿”的口语表达,“轩”为人名。“妚轩”就是人名“阿轩”,“捞妚轩”就是去阿轩店里吃的意思。


“妚轩粉汤”是解放前至解放初期“藤桥市”上有名的粉店。“捞妚轩”的称呼来自店主原名“史起轩”,他体型胖墩,祖籍海南琼海,移民到藤桥来营生,属于藤桥古镇上比较早的琼海系美食群体,目前孙辈还有人在藤桥经营小吃。


海棠湾地区早期的本地人多是“黎族人”,当时黎族群众走到阿轩的店门口,挥手大声招呼自己同伴“捞妚轩!捞妚轩!”以致藤桥街上的群众都把这个称呼当成阿轩店的名称。这也是海南琼海方言与黎族方言结合的美食名称。




早餐到店里吃炒粉

是一件奢侈的事


海棠区文化艺术产业协会会长余贤栋说,在他小时候,到店里吃早餐是藤桥街上比较时尚的行为,炒粉跟粉汤是藤桥地区主要的早餐形式,但价格对于当时的普通百姓来说有些昂贵。



余贤栋家住红卫路,附近有很多早餐店,小时候的凌晨四五点钟,总能听到店家忙碌的声音。然而,那时余贤栋却几乎没有吃过“家门口”的早餐炒粉,真正开始去店里吃早餐,已经是他工作以后的事了。


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,现如今,到店吃炒粉已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。从前奢侈的大餐,到今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简餐,也许是学生党每天上学必吃的早餐,也许是上班族一顿简单的工作餐。



海棠区文化艺术产业协会理事长王坚说,今天的藤桥炒粉与过去的“捞妚轩”式老味道炒粉从材料与工艺上都有所减。举办“烟火海棠”系列活动,希望能促进本土老味道与新工艺的多元化发展,提升藤桥炒粉的美誉度。



今天

来复刻“捞妚轩”炒粉


12月5日,”烟火海棠“第二期周末分享会如期在海棠区文化艺术产业协会基地举行。本期,要复刻老藤桥赞不绝口的“捞妚轩”炒粉。


最忙碌的总是厨师。此次请到的主厨是藤桥三味早餐店的余贤诚师傅,绰号——“三味”。



“捞妚轩”炒粉主要用料:藤桥溪螺(花甲)、半咸水瑶柱、鲜虾仁、猪瘦肉 、萝卜干切丝、韭菜、黑豆芽、葱花等。其它调料:味精、酱油、 蚝油、胡椒粉、食盐等。



开始制作啦!把米粉炒熟,捞起,装盘备用 。



依次下萝卜干、韭菜、黑豆芽,翻炒,拌进米粉,洒上葱花和适当食盐。


鲜虾仁、溪螺(花甲)肉一起炒熟,加高汤勾芡,浇在熟米粉上即完成。



炒粉上桌啦!没有辣椒的炒粉是没有灵魂的,看到没?黄的是黄灯笼,红的可以是小米辣,也可以是红辣椒。




活动邀请来自营头村的高玉珠奶奶(右一,89岁)和李金梅奶奶(右二,80岁)来讲藤桥美食故事,带领大家回到“捞妚轩”的炒粉和汤粉挥发出香味的时代。



在她们的记忆中,藤桥炒粉最好吃的当属“捞妚轩”。“捞妚轩”,可是70、80岁的老藤桥人年轻时代藤桥炒粉的品牌!


品尝美食后大家坐在一起分享感想,交流在不同地区开展美食教育和美食分享中的经验。大家畅所欲言,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和建议,规划下期活动的构想。


“烟火海棠”活动分三个版块——尝美食、听故事、畅想未来,意在挖掘海棠地区当地美食文化,美食背后的故事、典故,为海棠区旅游文化产业挖掘文化底蕴,营造旅游文化氛围,为服务“三农”打造推介平台,为造福海棠区人民尽力。接下来还要推出黎族、疍家特色美食,以及这些美食的代表人物和故事。




//

本期“烟火海棠”——藤桥炒粉

到这里就结束啦

你听说过“捞妚轩”吗?

你心目中最好吃的炒粉是哪一家?

欢迎留言分享哦~




主编/林   辉

监制/周   哲

审核/蔡佳明

编辑/张心怡


#往期回顾

时政资讯

垃圾分类放,环保入人心!海棠区召开垃圾分类攻坚战暨垃圾分类第二次联席会议

海棠美食

寻味海棠 | 湾坡鸭:温泉水里“泡”出来的美味,你吃过吗?

乡村焕新颜

升昌村:睡莲开钱包鼓 田园美村民富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